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三一六回 金台风骨 诗会魁首

这字!?

周卓明看到贾兰的字,大为震惊。

从前明到本朝,书法千姿百态,涌现出一批承前启后的大师,特别是在篆书、隶书和碑派书法在书法史上堪称高峰。

就比如太宗时期以书法入翰林的祝醴,其书法兼收并蓄,有魏碑,有瘗鹤铭,甚至有黄庭坚,把如此复杂的几个流派融为一体,可见难度之高。

祝醴有一句名言:“一竖曰吾颜也、柳也;一横曰吾苏也、米也。”这句话说出了书法一道的脉络,即越是古远的作品,基因越是纯粹。

今日看到贾兰的笔墨,周卓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纯粹。

朴素与自然,这是美的极致,贾兰的书法带给他的印象便是如此。

说不出什么感觉,但就是看着舒服,顺眼,仿佛就像是品尝到一道不知名的佳肴,感受着那股极致的鲜。

看到士子们的反应,孔际瑞和李玄着相视而笑,他们在书法的造诣沉浸日久,和年轻人不一样,多多少少能看出一些东西。

贾兰的书法以真书,也就是隶书为根基,渐渐地融合了其它流派。

有汉隶的底子,有魏碑的精神,但贾兰却不像祝醴那般一味追求兼收并蓄,而是自成一派,笔墨虽古,却带着活泼的朝气,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,让人百看不厌。

周卓明久久不语,良久方才长长舒出一口气,朝贾兰拱了拱手:“夫子所言不虚,单凭解元郎这一手书法,当入为翰林。”

说完,他就振作精神,昂然挺立等候着夫子们对其诗作的点评。

贾兰望着对方暗暗点头,这一番话柔中带刚,只承认书法不如自己,也就是说学问上未必输给自己,这样坚韧的品性,确实值得称赞。

夫子们读过众人诗文后纷纷颔首。

“诸位的作品老夫都读过了,不愧是一时才俊,学养文才俱是可圈可点,若要分出高下,恐怕一时之间难有定论,不若……”孔际瑞笑笑:“便由诸位士子互相点评?”

衍圣公的话让众人有些意外,不过细细一想又有些理所当然,鉴赏也是能力的一种,有时候善鉴者与善书者往往是一个统一的整体。

“反复读味,解元郎句中写实之佳景,如可乘月穿越,阖城盛景历历在目,实良篇也!”

众士子围了一圈,次第品读各自作品完毕后,周卓明率先开口,显然他在金谷书院之中威望不低,连颇有诗名的包文峰也甘于屈于其下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为您推荐